中诊
目录结构
75《中医诊断学》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、病历书写 标清.flv
56.6M
74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主证的诊断思路 第四节辨证诊断思维 第五节诊断思路、病名和分类 标清.flv
71.3M
73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十一章、第一节:诊断资料属性分类 第二节:诊断思维和一般方法 标清.flv
47.8M
70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十章、第一节:六经辨证、特点、临床应用及六类证型表现、太阳病症、阳明病症 标清.flv
70.7M
69《中医诊断学》脏腑兼病证型表现(二)、章小结 标清.flv
76.3M
68《中医诊断学》六腑病主要证候表现(二) 第七节:脏腑兼病辨证、病证特点、主要证型表现(一) 标清.flv
74.1M
67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六节:六腑病辨证、病变特点、证候表现(一) 标清.flv
69.3M
65《中医诊断学》肝病主要证候表现(二) 标清.flv
86.7M
64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四节:肝病辨证、功能特性、主要证候表现(一) 标清.flv
71.5M
63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:脾病辨证、特性、病理、症候表现 标清.flv
96.9M
62《中医诊断学》肺病主要证候表现(二) 标清.flv
66.4M
61《中医诊断学》痰蒙心神、痰火扰神、瘀阻脑络 第二节:肺病辨证、常见症状、特性、主要表现(一) 标清.flv
74.4M
60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心病证辨、心悸、心气血虚、失眠、脉结代、心火亢盛、心脉痹阻 标清.flv
99.9M
57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气血辨证、气虚气陷气脱、血虚、气血两虚、阴血亏虚、血虚血瘀、血脱 、气滞类 标清.flv
79.3M
56《中医诊断学》湿淫证、燥邪证(温燥凉燥、内燥外燥)火热证 第二节阴阳虚损证候、阳虚虚寒、阴虚阳亢 标清.flv
83.4M
55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八章:病性辨证(原病因气血津液辨证)第一节辨六淫证候(风邪、寒邪、暑邪、湿邪) 标清.flv
66M
54《中医诊断学》虚实真假(真实假虚、真虚假实、虚实夹杂)证候的转化(由轻转重、由表转里、里邪外达) 标清.flv
83.2M
53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:八纲证候间的关系、证候相兼、证候真假之寒热真假(真热假寒、真寒假热) 标清.flv
79.1M
52《中医诊断学》虚实辨证、阴阳辨证 标清.flv
58M
51《中医诊断学》里证、半表半里证、寒热辨证 标清.flv
80.7M
50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七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和八纲辨证的概念、第二节八纲的基本证候、表里辨证、表证 标清.flv
75.9M
49《中医诊断学》按胸胁、按乳部、按虚里、按脘腹、按肌肤、按手足、按腧穴 标清.flv
75.6M
48《中医诊断学》真脏脉、妇人脉和小儿脉、脉诊的临床运用和意义。第六章:按诊(方法、体位、手法) 标清.flv
73.5M
47《中医诊断学》结脉(代脉、促脉);第二节:脉象的鉴别、相兼脉 标清.flv
81M
46《中医诊断学》滑脉(动脉)、涩脉、弦脉、紧脉 标清.flv
64.3M
45《中医诊断学》虚脉、实脉、洪脉(大脉长脉)、细脉(濡脉、弱脉、微脉、短脉) 标清.flv
69.3M
44《中医诊断学》浮脉(散脉、芤脉、革脉)、沉脉(伏脉、牢脉)、迟脉(缓脉)、数脉(疾脉) 标清.flv
87.7M
43《中医诊断学》正常脉象,六阴脉、六阳脉、斜飞脉、反关脉,病理脉象(28种)、浮脉 标清.flv
83M
42《中医诊断学》寸口分候的应用和原理、部位和方法(时宜、体位、布指、运指、息动)、脉象四要素 标清.flv
95M
41《中医诊断学》仲景三部诊法,寸口脉选取理由、脏腑分候(左心肝肾、右肺脾命)、脉位配法、配属依据 标清.flv
66.1M
40《中医诊断学》闻诊小结;第五章:脉诊 第一节:概述、原理、脉象脉诊、部位方法、遍诊法、三部九侯 标清.flv
69.4M
39《中医诊断学》听心音、听胃肠异声、呕吐、呃逆、嗳气、噫气、嗅气味 标清.flv
61.6M
38《中医诊断学》听呼吸、短气、少气、咳嗽 标清.flv
65.9M
36《中医诊断学》望诊和舌诊总结及补充 标清.flv
52.7M
35《中医诊断学》舌苔色、舌苔舌质的综合分析;第四节: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,舌诊小结 标清.flv
83.3M
34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:望舌苔 标清.flv
70.6M
33《中医诊断学》绛舌、紫舌、苍老舌、娇嫩舌、胖大舌、瘦小舌、点刺舌、裂纹舌、齿痕舌,舌态、舌下络 标清.flv
62.7M
32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一节:望舌体位、形态、方法及注意、正常舌象;第二节:舌质和色,淡红、淡白、红舌 标清.flv
65M
31《中医诊断学》望小儿指纹;第三章:舌诊、结构、部位、原理 标清.flv
59.8M
30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:望排出物、痰、涕、涎、唾、呕吐物、大便、小便 标清.flv
42.7M
29《中医诊断学》局部望诊小结 标清.flv
94.4M
28《中医诊断学》望皮肤 标清.flv
93.5M
27《中医诊断学》望二阴 标清.flv
34.2M
26《中医诊断学》望腹部、望腰背、望四肢、望手足、望指和甲 标清.flv
53.6M
25《中医诊断学》望齿龈、望咽喉、望躯干、望颈项、望胸部胸胁 标清.flv
82.6M
24《中医诊断学》望耳、望鼻、望口唇 标清.flv
57.4M
23《中医诊断学》望五官、眼 标清.flv
53M
22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二节:局部望诊、头、发、面型 标清.flv
77.6M
21《中医诊断学》望姿态、归纳演示 标清.flv
62.1M
20《中医诊断学》望形体 标清.flv
61.6M
19《中医诊断学》望色(三) 标清.flv
71M
18《中医诊断学》望色(二) 标清.flv
74.3M
17《中医诊断学》望神(三)、望色(一) 标清.flv
75.4M
16《中医诊断学》望神(二) 标清.flv
60.5M
15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二章:望诊 第一节:全身望诊、望神(一) 标清.flv
67.2M
14《中医诊断学》问经带,小结 标清.flv
70.2M
13《中医诊断学》八问二便 标清.flv
76.5M
12《中医诊断学》问饮食口味与饥渴(二) 标清.flv
52.2M
11《中医诊断学》七问饮食口味和饥渴(一) 标清.flv
71.7M
10《中医诊断学》四问头身胸腹诸不适、五问耳目、六问睡眠 标清.flv
81M
09《中医诊断学》问汗(二)、三问疼痛 标清.flv
84.6M
08《中医诊断学》问汗(一) 标清.flv
68.2M
07《中医诊断学》问寒热(二) 标清.flv
89.3M
06《中医诊断学》一问寒热(一) 标清.flv
74M
05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:问主诉(现在症和既往病史),十问歌 标清.flv
53.2M
04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二节:问诊的内容 标清.flv
63M
03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一章:诊法、问诊 第一节:问诊的意义和方法 标清.flv
61.7M
02《中医诊断学》病、症、证的关系,发展状况、学习方法、参考书籍 标清.flv
77.1M
01《中医诊断学》绪论 标清.flv
60.2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