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医诊断学》mp3
目录结构
河北医科大杨牧祥《中医诊断学·脉诊》 标清.mp3
11.3M
安徽中医学院陈雪功《中医诊断学·脉诊》 标清.mp3
13M
《中医诊断学》80.三焦辨证(续)。第四节(略)【下篇】诊断综合运用第十一章(略)第十二章:病历要求 标清.mp3
10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79.第二节:卫气营血辨证及传变。第三节:三焦辨证及传变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78.六经辨证(续)、六经病的传变 标清.mp3
9.7M
《中医诊断学》77.肝胃不和、肝郁脾虚、肝肾阴虚、脾肾阳虚。第十章:其它辨证方法。第一节:六经辨证 标清.mp3
9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76.肺肾阴虚、肝火犯肺、肝胆湿热 标清.mp3
7.7M
《中医诊断学》75.心肾阳虚、心肺气虚、心脾气血虚、心肝血虚、脾肺气虚、肺肾气虚 标清.mp3
10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74.肠道湿热(续)、膀胱湿热、胆郁痰扰。第七节:辨脏腑兼病证候(概述)、心肾不交 标清.mp3
9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73.食滞胃肠(续)、胃肠气滞、虫积肠道、肠热腑实、肠燥津亏、肠道湿热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72.胃热炽盛、寒饮停胃、寒滞胃肠、食滞胃肠 标清.mp3
8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71.第六节:辨腑病证候(概述)、胃气虚、胃阳虚、胃阴虚 标清.mp3
9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70.肾精不足、肾气不固 标清.mp3
6.7M
《中医诊断学》69.肾病证候概述(续)、肾阳虚和 肾虚水泛、肾阴虚 标清.mp3
11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68.肝风内动(续)、寒滞肝脉。第五节:辨肾病证候(概述)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67.肝郁气滞(续)、肝火炽盛、肝阳上亢、肝风内动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66.第四节:辨肝病证候(概述)、肝血虚和肝阴虚、肝郁气滞 标清.mp3
9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65.脾气虚四证(续)、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 标清.mp3
9.6M
《中医诊断学》64.饮停胸胁、风湿相搏。第三节:辨脾病证候(概述)、脾气虚、脾虚气陷、脾阳虚、脾不统 标清.mp3
7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63.风寒风热和燥邪犯肺、肺热炽盛、痰热壅肺、寒痰阻肺和饮停于肺 标清.mp3
11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62.心脉痹阻、痰蒙心神和痰火扰神、瘀阻脑络。第二节:辨肺病证候之概述、肺气肺阴虚 标清.mp3
10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61.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虚脱证、心火亢盛证、心脉痹阻证 标清.mp3
9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60.第五节情志证和第九章脏腑辨证之概述有缺。第一节:辨心痛证候之概述、心血虚和心阴虚 标清.mp3
5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59.饮证(续)、水停证、津液亏虚证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58.血寒证、气血同病证类。第四节:辨津液证候之痰证、饮证 标清.mp3
9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57.血瘀证(续)、血热证 标清.mp3
7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56.气滞类证、血瘀证 标清.mp3
9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55.气虚类证(续)、血虚类证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54.亡阴亡阳(续)。第三:辨气血证候(综述)、气虚类证 标清.mp3
9.6M
《中医诊断学》53.第八章:病性辨证。第一节:辨六淫证候。第二节:辨阴阳虚损证候之阳虚阴虚和亡阴亡阳 标清.mp3
9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52.证候真假(续二)、证候转化。第三节:八纲辨证的意义 标清.mp3
12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51.证候真假(续一) 标清.mp3
6.6M
《中医诊断学》50.证候错杂(续)、证候真假 标清.mp3
7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49.证候相兼(续)、证候错杂 标清.mp3
10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48.虚实辨证(续)。阴阳辨证。第二节: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之证候相兼 标清.mp3
10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47.寒热辨证(续)。虚实辨证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46.半表半里证(续)。寒热辨证 标清.mp3
9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45.表里辨证概念、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、诊断要点(附:半表半里证) 标清.mp3
8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44.按诊内容(续)。【中篇】辨证·第七章:八纲辨证。第一节:八纲基本证候 标清.mp3
8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43.结代促脉(续)。相兼脉、真脏脉。第四节:略。第六章:按诊(方法、注意、内容) 标清.mp3
9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42.弦脉、紧脉、结脉、代脉、促脉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41.微脉(续)、短脉、滑脉、动脉、涩脉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40.洪脉、长脉、细脉(濡脉、弱脉、微脉) 标清.mp3
8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39.迟脉(缓脉)、数脉(疾脉)、虚脉、实脉、六纲脉 标清.mp3
9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38.浮脉(散脉、芤脉、革脉)、沉脉(伏脉、牢脉)、迟脉 标清.mp3
9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37.第二节:正常脉象、生理变异脉象、季节脉象。第三节:病理脉象。常见病脉之浮脉 标清.mp3
9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36.第五章:脉诊。第一节:脉诊概述(原理、部位、三部九侯、方法、寸关尺和浮中沉)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35.尿频尿急尿痛、尿不尽尿失禁、遗尿、石淋膏淋血淋。问经带(期、量、色、质、味) 标清.mp3
11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34.腹泻(续)、便质、便感(灼热、里急后重、滑泄、坠下)、问小便(尿次、尿量)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33.饥不欲食、偏嗜、食量、除中、食而不饥、不饥不食、五味。问大便(便秘、腹泻) 标清.mp3
9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32.问睡眠(难入睡、易醒、难深睡、易惊醒、嗜睡)。问饮食口味(渴饮、多食易饥) 标清.mp3
9.6M
《中医诊断学》31.问疼痛部位、痹痛。问头身胸腹(心悸、脘痞)。问耳目。 标清.mp3
7.5M
《中医诊断学》30.战汗、黄汗。问疼痛性质(虚实、气滞血瘀、寒热痰湿、绞痛、恻痛)、部位 标清.mp3
11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29.问汗有无(自汗盗汗)、时间、多少(热冷粘汗)、部位(半身汗、手足汗)、兼汗 标清.mp3
8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28.微热(烦劳发热、气虚发热、阴虚发热、气郁发热温病发热、湿温发热)。问汗(方法和内 标清.mp3
9.3M
《中医诊断学》27.但寒不热和但热不寒、壮热、日晡潮热、阴虚潮热、湿温潮热、身热不扬、晚上热甚、微热 标清.mp3
8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26.第一节(续)。第二节:问诊内容。第三节:问现在症之问寒热(恶寒发热、寒热往来) 标清.mp3
8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25.嗅气味(续)。第一章:问诊(概述)。第一节:问诊意义、方法和注意事项。 标清.mp3
5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24.咳嗽。胃肠异常声音(呕吐、反胃、呃逆和嗳气、肠鸣)。第二节:嗅气味 标清.mp3
12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23.谵语和郑声、狂言、独语、错语。呼吸粗弱、哮和喘、实喘虚喘、热哮冷哮、短气少气 标清.mp3
7.7M
《中医诊断学》22.舌诊的临床意义。第四章:闻诊(概述)。第一节:听声音(发声异常)、五声五音 标清.mp3
8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21.苔色(续)、黄白相兼苔、灰黑和霉酱苔、绿苔。第四节:舌象分析及意义、分析要点 标清.mp3
8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20.镜面舌、类剥苔、偏苔、真假苔。苔色(白苔、积粉苔、黄苔、黄滑苔) 标清~1.mp3
8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20.镜面舌、类剥苔、偏苔、真假苔。苔色(白苔、积粉苔、黄苔、黄滑苔) 标清.mp3
8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19.第三节:望舌苔。苔质厚薄、润燥糙、腐腻、剥落 标清.mp3
9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18.舌体痿软和强硬、歪斜、颤动、吐弄、短缩。舌下络脉瘀紫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17.胖大和肿胀舌、瘦薄舌、点刺、裂纹、齿痕、瘀点瘀斑、舌态 标清.mp3
8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16.淡白舌、红舌、绛舌、紫舌、青舌。舌形老嫩和胖瘦 标清.mp3
9M
《中医诊断学》15.第三章:舌诊。第一节:舌诊概说(结构和原理、方法和注意)。第二节:望舌质(舌色) 标清.mp3
9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14.第三节:望排出物之望寒热风湿燥痰、痰和饮。第四节:望小儿指纹之正常与病理指纹 标清.mp3
9M
《中医诊断学》13.麻疹和奶疹、风疹和隐疹、水疱(水痘、热气疮、缠腰火丹、湿疹)、疮疡(痈疽疔疖) 标清.mp3
9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12.望皮肤(肌肤甲错、斑和疹、阴斑和阳斑、麻疹)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11.五迟五软(续)、痄腮。望五官(眼诊五轮、咽喉)。望躯体(瘿瘤瘰疬、膨隆癥瘕) 标清.mp3
9.8M
《中医诊断学》10.望动和静及特异姿态、颤动和蠕动及抽搐和拘挛、角弓反张。第二节:局部望诊之望头面 标清.mp3
14.9M
《中医诊断学》09.病色交错的生克判愈后(续)。望形体(强弱胖瘦、阴脏人阳脏人) 标清.mp3
8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08.面色青主寒症、气滞血瘀、痛症、惊风。面色黑主肾阴虚阳虚。望色十法、望色注意事项 标清.mp3
9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07.病色(善色、恶色)、赤色主真寒假热和热症、白色主气血亏虚和寒症恍白、黄色主脾病 标清.mp3
9M
《中医诊断学》06.狂病、痫病、望神的临床注意事项。望面色(概念、原理及意义、正常色、主客色) 标清.mp3
10M
《中医诊断学》05.得神少神、失神假神(临床表现及意义)、神智异常(癫病) 标清.mp3
9.1M
《中医诊断学》04.【上篇】诊法(第一章延后)第二章:望诊(概述有缺)、第一节:全身望诊·望神 标清.mp3
5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03.诊法合参、病证结合。发展简史 标清.mp3
11.4M
《中医诊断学》02.基本原理(司外揣内、见微知著、以常衡变)、基本原则之整体审察 标清.mp3
9.2M
《中医诊断学》01.【绪论】概述、基本概念、主要内容(诊法、诊病、辨证、病历) 标清.mp3
8.1M
75《中医诊断学》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、病历书写 标清.mp3
8.7M
74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主证的诊断思路 第四节辨证诊断思维 第五节诊断思路、病名和分类 标清.mp3
10.9M
73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十一章、第一节:诊断资料属性分类 第二节:诊断思维和一般方法 标清.mp3
6.7M
72《中医诊断学》卫气营血病证表现(二)第三节:三焦辨证、传变及表现 。第四节:经络辨证、循行证候 标清.mp3
9M
71《中医诊断学》少阳病症、太阴病症、少阴病症、厥阴病症、小结 第二节:卫气营血辨证、证候表现(一) 标清.mp3
10M
70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十章、第一节:六经辨证、特点、临床应用及六类证型表现、太阳病症、阳明病症 标清.mp3
9.9M
69《中医诊断学》脏腑兼病证型表现(二)、章小结 标清.mp3
10.7M
68《中医诊断学》六腑病主要证候表现(二) 第七节:脏腑兼病辨证、病证特点、主要证型表现(一) 标清.mp3
10.3M
67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六节:六腑病辨证、病变特点、证候表现(一) 标清.mp3
9.7M
66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五节、肾病辨证、病证特点、常见症状、主要证候表现 标清.mp3
10.2M
65《中医诊断学》肝病主要证候表现(二) 标清.mp3
12.1M
64《中医诊断学》第四节:肝病辨证、功能特性、主要证候表现(一) 标清.mp3
10M
63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三节:脾病辨证、特性、病理、症候表现 标清.mp3
13.5M
62《中医诊断学》肺病主要证候表现(二) 标清.mp3
9.3M
61《中医诊断学》痰蒙心神、痰火扰神、瘀阻脑络 第二节:肺病辨证、常见症状、特性、主要表现(一) 标清.mp3
10.4M
60《中医诊断学》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心病证辨、心悸、心气血虚、失眠、脉结代、心火亢盛、心脉痹阻 标清.mp3
12.5M
59《中医诊断学》饮证、支饮、水肿(原溢饮)、水停、湿、津液亏虚 第五节:辨情志证候、七情证候 标清.mp3
13.6M